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诉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合同纠纷案
——出于商业使用目的复制他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构成侵权
关键词:民事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合同 独创性 专有权 法律保护 反向剖析商业使用
基本案情
原告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诉称:pt4115大功率led恒流源驱动芯片(以下简称pt4115芯片)系原告研发用于led照明的产品,2007年8月8日完成布图设计创作,2008年1月1日首次投入商业利用,同年7月4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登记号为bs.08500231.X号。2009年上半年,原告发现被告在市场上低价销售pe6808(又名cl6808)芯片。经原告委托鉴定,发现被告生产、销售的pe6808芯片与原告pt4115芯片的布图设计相同,两者属相同产品。被告也宣称pe6808产品系依据对pt4115芯片产品进行反向工程分析后得出的布图设计进行生产的。原告研发pt4115芯片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自投产后,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但是,自从被告生产、销售 pe6808产品后,原告被迫降价销售,由此遭受了一系列损失。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涉案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下简称布图设计)专有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原告pt4115芯片布图设计专有权,销毁侵权产品;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356545.46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被告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辩称,其没有侵犯原告pt4115芯片布图设计专有权的行为。原告请求赔偿的损失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原告销售量减少及利润降低,是电子产品正常的更新换代与市场环境造成的。被告销售涉嫌侵权产品数量少,不会引起原告销售量下降和利润降低。原告主张的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不是被告侵权造成的损失。原告主张的律师费用没有收费凭证,且明显超过律师收费标准。本案的赔偿数额应当以被告因侵权而获得的利益为依据计算。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7年8月8日,原告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pt4115芯片的布图设计创作,于2008年1月1日首次投入商业利用,同年7月4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登记号为bs.08500231.X号。授权文件中的《pt4115集成电路版图层次说明》记载,该集成电路版图共有14层,依次为1、nbl;2、nwell;3、active;4、hv;5、hf;6、cap;7、 poly1;8、nplus;9、pplus;10、cont;11、metal1;12、via;13、 matel2;14、pad。授权文件中的《布图设计结构、技术、功能简要说明》记载:pt4115版图在contact以前采用sinomos1μm40vpsubnwell设计规则,从 contact以后的步骤采用0.81μm的设计规则;pt4115是一款连续电感电流导通模式的降压恒流源,用于驱动一颗或多颗串联led等。该布图设计专有权目前处于合法有效状态。2008年起,原告开始销售pt4115芯片,当年国内销售单价为1.61-2.50元,2009年为1.09-1.92元。2008年8月以后,该产品香港地区的销售单价为0.16- 0.25美元,在韩国的销售价格为0.275-0.31美元。产品的销售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
2008年4月,被告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甲方)与某半导体公司(乙方,以下简称华某公司)订立zxld1360集成电路(以下简称1360)《产品开发协议书》。协议约定:甲方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产品的电路和版图;乙方负责产品的制版和工程批流片,以及其后的中测、封装和成测;产品的设计费为10万元,制版前甲方交付乙方所有的设计资料(包括电路和版图);产品验证通过后,其知识产权属于乙方;甲方不得自行生产该产品,或者向任何第三方转让和出售产品;产品量产后,优先供货给甲方,销售价格为:封装片0.648元/片 (含17%增值税);乙方向任何第三方销售该产品的单价必须高于该价格10%以上;双方对芯片的成本预算为裸片价格为0.40元/只,封装和测试费用为0.14元/只等。
协议订立后,被告对原告销售的pt4115芯片进行了反向剖析,获取其具体电参数、元器件结构、尺寸和内部构造等数据,形成1360的电路与版图。庭审中被告自认,该1360布图设计与原告pt4115布图设计相同。
被告将1360的设计资料交付给华某公司,获得了设计费10万元。华某公司依据该布图设计,委托第三方生产1360管芯。华某公司依协议将管芯销售给被告,被告将管芯封装后,编码成6808、6807等系列集成电路向市场销售。该芯片可以替代pt4115芯片。截至2009年4月30日止,华某公司销售给被告1360管芯 67407只,价值36548.94元。被告销售6808集成电路33710只,价值54106元;销售6807集成电路30400只,价值33358元。
原告诉前委托上海市某咨询服务中心,就其生产的pt4115芯片是否含有不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信息、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e6808a芯片与pt4115芯片是否属于相同产品、pe6808a芯片的有关技术是否反映了pt4115芯片相关技术点等专业技术问题进行鉴定。2009年6月30日上海市某咨询服务中心出具(2009)鉴字第14号技术鉴定报告书。鉴定报告认定:“两公司芯片产品的整体布图和尺寸及布线结构的设计基本相同;相应抽检部分局部区域除个别部位存在细节上的差异外,两芯片的布图、布线及图形结构的设计无明显差别;相关关键单元结构除在个别部位存在细节差异外,两公司芯片产品的布图、布线结构的设计和关键图形尺寸无明显差别。”结论是:“1、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t4115芯片含有高压模块隔离环的设计等6项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2、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e6808a芯片与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pt4115芯片的整体布图设计及关键技术内容基本相同,反映了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不为公众所知悉的6点技术信息,上述两芯片产品属相同的产品。”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为此支付了5.5万元技术鉴定费。依原告申请,法院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调取了pt4115集成电路样品芯片1只。依双方当事人申请,法院从宁波某半导体有限公司调取了生产1360管芯的光刻掩模版15块。另查明,原告为查询工商登记资料等支付网络信息查询费用 620元。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8月25日作出(2009)宁民三初字第 00435号民事判决:一、被告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原告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bs.08500231.X号pt4115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行为;二、被告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经济损失150915.06元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85620元,共计 236535.06元;三、驳回原告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被告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涉案行为侵犯了原告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涉案布图设计专有权,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原告涉案pt4115芯片具有独创性,获得了布图设计专有权,该权利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范围应当是确定的。根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布图设计授权文件所确定的三维配置为准。权利人所提交的布图设计的复制件或者图样,或者提交的集成电路样品均可用于确定这种三维配置。复制件或者图样附具的文字说明,可以用来解释布图设计。原告在将涉案pt4115布图设计申请保护时提交了布图设计图样和集成电路样品,并以此获得授权,故该图样或样品均可用来确定涉案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保护范围,且这两者所确定的布图设计和保护范围相同。
原告指控被告接受华某公司委托制作布图设计以及销售含有该布图设计集成电路的行为均侵犯了其布图设计专有权。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调取了用于生产1360管芯的光刻掩模版。被告承认1360管芯的布图设计与原告pt4115芯片布图设计相同,原告认可,予以认定。原告提交技术鉴定报告用以证明被告复制其涉案布图设计,被告对鉴定报告的关联性提出质疑。但是,结合被告的自认和上述认定,可以认定该鉴定报告内容具有可采性。技术鉴定报告认为pe6808芯片与pt4115芯片的整体布图设计及关键技术内容基本相同,上述两芯片属相同的产品。故法院认为,1360管芯与pt4115集成电路两者的元件、元件空间布局、元件连接关系、连接线路排布与走向、元件及线路的尺寸规格等等均相同,亦即两集成电路全部元件与连线的三维配置相同,1360管芯及其封装后的 pe6808、6807系列集成电路与pt4115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相同。被告接受委托制作的布图设计及其销售的集成电路含有的布图设计均与原告享有专有权的涉案布图设计相同。因此,被告依其与华某公司的协议开发1360集成电路,通过反向剖析的手段,复制了原告涉案pt4115布图设计的全部,并提供给华某公司进行商业利用,未经原告许可,其行为构成对原告pt4115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侵害;同时,被告为商业目的,销售了含有其非法复制的布图设计的集成电路,也构成对原告pt4115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侵害。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予以支持。
关于赔偿数额,原告主张以其因侵权行为所遭受损失作为计算依据,包括侵权期间利润的下降、研发与推广成本等。被告则认为应当以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为依据。法院认为,根据条例规定,赔偿数额应为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随着原告涉案集成电路产品进入市场,相关替代产品可能已经进入或者相继进入市场销售,形成竞争格局,产品价格波动甚至下降亦属正常现象,因此不能认为全系侵权行为所致。此外,原告没有证明其研发、推广成本与被告涉案侵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原告主张的计算方式不具有确定性和合理性,不予采信。被告复制布图设计和销售侵权产品所获得的利益基本可以确定,故被告主张以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作为损失计算依据,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予以采信。被告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包括:复制pt4115布图设计获得的设计费和销售侵权产品所获得的利益。被告以反向剖析方式取得原告pt4115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进行复制,侵权故意明显,故因此所获得的设计费10万元均应作为侵权获利;销售侵权产品所获得的利益为:销售总额(54106元+33358元)-购进成本(36548.94元)=50915.06元。此外,原告支付网络信息查询费 620元,予以认定。
关于起诉前的鉴定费用,被告认为,费用的支付方是无锡某公司,因而无法确定其与鉴定的关联性。法院认为,原告提供了鉴定费用发票、关于支付技术鉴定费用的说明、电汇凭证等,能够证明该费用确因上述鉴定而实际支付,且原告以鉴定结论作为本案起诉的初步技术依据,有必要性和关联性,故该鉴定费用可以认定。
关于律师费,原告没有提供律师代理费用实际支付的证据,但提供了聘请律师的合同,原告主张参照律师收费标准作为计算其律师费用。法院认为,原告实际委托代理人代理本案诉讼,虽然没有提供实际支付的凭证,但支付一定的律师代理费应为必然发生,结合相关收费标准以及本案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确定。关于销毁侵权产品的诉讼请求,一方面原告没有证明被告处仍保存相关侵权产品,另一方面被告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后,已经可以充分保护原告的相关权利,故对此不予支持。
裁判要旨
权利人对其具有独创性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享有专有权,该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受法律保护。行为人通过反向剖析手段,制造与权利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相同的设计,且将受保护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全部复制并供给他人进行商业使用,该行为构成对权利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侵害,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关联索引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第2条、第7条、第30条
一审: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宁民三初字第435号民事判决(2010年8月25日)